全球观焦点: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两百 服务“专精特新”成效初显
一年不到的时间,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再上一个台阶,又增百家,达到200家的规模。
整体来看,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健,专精特新集聚,创新属性明显,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彰显了较为强劲的发展韧性。
(相关资料图)
规模效应初显
经过了近一年零七个月的发展,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初显。
北交所目前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83%,民营企业占比88%,近八成企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体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创新形态。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200家企业创新性和成长性良好,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较为匹配。
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95%;平均归母净利润7152.99万元,同比增长12.12%。盈利面达92.5%,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公司整体营运资金良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8.27%;生产建设稳步推进,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合计支出144.87亿元,同比增长46.68%。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专精特新”集聚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赋能,北交所则被视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
北交所已有84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市场总数的42%,超过8成公司入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此外,8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这些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如康普化学在铜萃取剂领域为国际知名企业,湿法冶炼及萃取技术路线国际领先,市占率全球第三、中国第一。民士达率先解决芳纶纸领域“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位。鼎智科技是国产微特电机龙头,呼吸机配套音圈电机行业领先,成为国内外中高端微电机市场的主流品牌之一。
北交所已逐步涌现一批创新性和成长性凸显的细分龙头企业。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负极连续十年出货量全球第一,客户覆盖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主流客户群体,2022年实现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增长60.86%。曙光数创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和大规模部署案例的供应商,成功解决了中高到极高密度数据中心的散热难题,2022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4.72%。碳纤维原丝龙头吉林碳谷打破了国际碳纤维巨头在原丝生产技术上的垄断,持续扩大产能,2022年实现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100.30%。射频连接器龙头企业富士达,共发布十三项IEC国际标准,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保持着国际技术领先地位,2022年实现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40.1%。
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设立北交所是党中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改革举措。开市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方向,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搭建了一套基础制度框架。初步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体系,并根据全面实行注册制的安排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匹配市场定位,准入标准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定差异,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和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等。
二是服务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总市值约2700亿元,平均市盈率约18倍,累计公发融资超40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
三是形成了一个股债并进的发展格局。政府债券发行业务平稳启动,实现了境内交易所服务国债发行的新突破,目前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和国债超2.14万亿元。
四是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效果。北证50指数提供了市场表征和投资基准,带动发行了8只指数基金。融资融券业务丰富了投资者交易策略,目前两融标的股票71只。混合做市改善了交易质量,13家做市商为36只股票做市,贡献了做市股票成交金额的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