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瓯越大地上的“巾帼红”
“风卷大海起波浪,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啊练刀枪……”一部电影《海霞》,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守卫海防前哨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而今,平均年龄仅25岁的“海霞姑娘”,继续以奔跑者的姿态站上新起点。
(相关资料图)
8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妇联宣传部副部长陈卫华带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等中央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来到温州,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为起点,一路打卡温州南戏博物馆、白鹿洲儿童友好公园、瑞安市曹村镇、平阳县鸣山村等地,在瓯越大地点亮“巾帼红”。
“戏从温州来”
南曲流韵百花艳
“南戏是百戏之祖,也是瓯越文化的核心标志……大家请看我右手边展示的戏曲瓦当,上面铸有的戏曲人物图案,展示着温州戏曲史脉的演变……”记者团穿过巴洛克风格的门庭,越过古朴庄重的传统戏台,来到古色古香的展厅,听着五年级的小志愿讲解员牟恒娓娓道来南戏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形各色的衣冠脸谱、伴奏乐器等等。
随后,记者团一行人还欣赏了一出瓯剧经典折子戏《酒楼杀场》,感受演员唱做兼重、文武兼备的表演才能,体会浙南古老剧种在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中展现人性和伦理的魅力世界。
漫漫瓯江水,滋养着古老悠久的戏曲文化,也孕育了一批批登峰造极的戏曲艺术家。“您唱戏多少年了?”“可以说是一辈子。”今年82岁的林媚媚,是永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采访环节中,林媚媚讲述了她的戏曲人生,以及永昆从濒危走向重生的历程。往后余生,她也将发挥余热,将“阳春白雪”带入“寻常百姓家”。
一米视角下的缤纷世界
点亮“温州娒”的童年
五彩缤纷的打击乐器伫立在小径上,活灵活现的松鼠雕像坐在卡通垃圾桶上,“丛林”中环形大秋千旋转着,将欢声笑语撒落一地……记者团一行人来到白鹿洲儿童友好试点公园后,仿佛进入了“多巴胺”世界,处处充盈着儿童友好的“活力彩”。孩子们在森林探险主题乐园里钻爬穿行,在曲水流沙里挖沙戏水,这里是他们的“欢乐谷”。
“白鹿洲公园是我们温州最早建成的儿童友好公园,建设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比如让记者团赞叹不已的灯光互动装置,便是诞生于小朋友们的期待。此外,还有数十位“温州娒”走马上任,担任儿童友好试点公园的儿童园长,他们古灵精怪的“金点子”为公园管理注入了新鲜活力。
另外,记者团还来到不久前落成温州家风馆——展厅整体采用白茶花和碧石绿的色彩,寓意“以玉传家”,良好的家风就是传家“美玉”,值得代代相传。
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新田园”
结出“儿童友好”的硕果
“这里之前是闲置的水泥空地,我们社区邀请了小白鹿儿童观察团参与公园调研、设计,将儿童的童心巧思注入公园改造,设置了户外游乐园、U8篮球场等。”新田园中心文化公园内有盎然绿意,也有纯真童趣。
另外,在新田园社区“共享社·幸福里”综合体里,“明眸皓齿”公益课堂正在进行——青年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体验在不同照度下研究光线与视力的关系,感受不同的阅读体验,从而告诫他们该如何选择最优的照明方案。记者团还考察了童趣学堂、蔓享学院、少年航校等公共空间建设……新田园社区立足“一米视角”,进行适儿化基础设施改造。这片数十年前的滩涂农田上,儿童友好概念在落地生根。
巧手“架起”增收致富桥
共富路上巾帼展风采
一湾碧水畔,“苍槎远村蔽前间”;百年榕树下,鼓词声抑扬顿挫;白墙黑瓦内,非遗文化在传承……来到塘河第一湾鸣山村,记者团沿街漫步,看到一道道美食鲜香出炉,一件件精美手作走俏市场,木偶戏、温州鼓词传唱街头。在“浙南红都”平阳,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转变观念、学习技能,依靠双手筑起家门口的“共富路”。
“我没有学过绘画,鸣山陶院开办后,陆续有书画大师来陶院创作,我才跟着大师们开始学。”出乎记者团意料的是,“鸣山陶院”主理人蔡素文创办陶院前居然毫无绘画基础,而今她却能在瓷杯、陶罐上勾勒出富有诗意的山水花鸟。“鸣山陶院”成立以来,以“基地+培训+就业”的方式吸纳妇女,为她们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机会。
此外,平阳县妇联还积极抢占“云端经济”高地,通过巾帼云创行动,提升云上直播能力,助力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创富增收。
记者:潘培期